?“觸寶輸入法”,可能很多人聽起來有點陌生,事實上,它在全球已經有6億用戶,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達到第二位。這家從上海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起步的企業,因為在一場國際知識產權訴訟中獲勝而聲名鵲起。透過觸寶案例,也折射出紫竹高新區在建設上海南部科創中心過程中,不斷培育創新主體、構建創新服務體系的成效。請聽本臺記者趙穎文發來的報道:
2008年,畢業于上海交大、在位于紫竹高新區的微軟公司工作了三年的王佳梁自己創業、創辦了觸寶。當時真是白手起家,從市區去閔行上班,他地鐵都舍不得坐,每天都坐班車。當時,園區提供的免費辦公場地可謂雪中送炭:
【實況:這個是非常大的一個優惠力度,減輕了我在一開始時候的創業負擔。另外當時他也幫我們介紹了人力服務外包公司啊、幫我們介紹了知識產權的專家,包括后來打官司,也是幫我們介紹了。】
2013年,觸寶輸入法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達到第二位,原本處于壟斷地位的當地巨頭產生了危機感,于是和觸寶打起官司:
【實況:當時在美國他們發起了一個337專利訴訟,起訴我們5項專利侵權,它的律師費在幾百萬美金。這對一個創業公司而言基本上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我當時問律師,我如果打贏了的話這個錢能不能退給我,回答是,你打贏打輸都得付這個錢。】
危機面前,王佳梁想到了向園區求助。紫竹開發區黨委書記駱山鷹回憶說:
【實況:我們就幫他在知識產權方面請了律師事務所,請了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專利處處長,還請了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的院長,組成了一個組合型的團隊,幫他出了一個方案。】
根據專家組建議,觸寶對原告方提出反訴,舉證對方存在9項侵權。最終仍贏得了這場官司。
這場勝利,既歸功于公司自身扎實的創新,也得益于其所在的紫竹園區對于知識產權服務的重視。駱山鷹介紹,高新區一直鼓勵企業申報專利,與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開展知識產權托管服務,還在股權投資中為具有潛力的公司出具知識產權凈值報告:
【實況:最近我們也在設想,成立知識產權的運營公司,有點像知識產權的職業經理人,通過他們來甄別你企業的技術含量,很好地把它保護起來,同時也打擊那些侵權的。】
從創新孵化、投資融資、到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等各個方面,15年來,紫竹高新區構造了一個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建設之初,高新區吸引了英特爾、微軟、可口可樂等一批世界500強公司設立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而逐漸地,高新區改變了以往“招商”為主的發展策略,轉向培育本土高科技企業為主,截至去年年底,紫竹高新區入住企業1270家,其中內資企業超過85%。
閔行區科委主任李麗說,作為打造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的重要載體,紫竹園區在創新機制體制上始終不斷探索。近期,園區內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正與園區攜手建設聯合孵化器,甚至鼓勵自己的員工帶著成果去創業,發揮跨國企業在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同時營造出一種開放式的創新文化:
【實況:比方說微軟,他新產品試用給誰?給這些孵化器里面的企業,一個方面他可以隨時隨地找到大家對我的新產品試用中有些什么問題,第二個,他們也會給他一些資源和幫助,一個是作為他創新的一個補充,這也是一個開放式的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