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的車輪碾過歲月的征程,靜默黃浦江畔的土地上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
2017年6月25日下午,紫竹高新區建區十五周年慶典大會在紫竹信息數碼港一號樓高新區會議中心隆重舉行。高新區高層管理人員、各部門及各子公司員工240余人齊聚一堂,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揭開了紫竹高新區十五周年慶典的序幕。
儀式上,紫竹高新區董事長、總經理沈雯先生致辭,對為高新區建設發展敬業工作、辛勤耕耘的各位員工表示感謝,在大家的努力付出下,高新區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在未來的五年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放眼未來,以更加飽滿的創新精神推動高新區發展實現質的飛躍,為高新區二十年獻禮,實現“給我二十年,給你一座科技城!”的藍圖與承諾。
慶典儀式上播放了紫竹高新區建區十五周年建設巡禮宣傳片,回顧高新區15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感受今日的發展風貌,展望高新區輝煌與燦爛的未來。
頒獎活動上,高新區商會常務副會長強國勇、高新區助理財務總監蔡光平、高新區團委書記劉萍、信息數碼港商業配套總監許允、數字創意港助理招商總監傅佳斌等被授予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區十五周年“優秀職員”稱號,并分享他們在紫竹這片熱土上奮斗的故事與對高新區再創奇跡的真誠寄語。高新區董事長、總經理為獲獎職員頒發獎金與獎牌。
由專業藝術團體帶來的文藝演出,將整個慶典現場氛圍引向高潮,大家興致勃勃地觀看了飽含深情、充滿激情、洋溢慶典氣氛的精彩演出,名家詩朗誦《紫竹的追夢人》、《龍鼓》、童聲合唱《感恩的心》等節目讓大家印象深刻,由衷生發對紫竹高新區未來發展的美好憧憬和向往,慶典在激昂的《紫江人之歌》中圓滿結束。
紫竹高新區建區十五周年慶典大會為系列慶典活動劃上了圓滿句號。此前,紫竹高新區還陸續開展組織了“凝心聚力揚風采——紫竹高新區入駐企業拔河大賽”“爭先創優促發展——紫竹高新區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展”“紫竹建設發展知識競賽”“我在紫竹的創業路——征文大賽”“慶祝紫竹高新區成立15周年大型攝影展”等活動,以及高新區三家餐廳開展“共慶周年慶,共享新成果”5元午餐券贈送活動。
未來,紫竹高新區在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將繼續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堅持以“生態、人文、科技”為發展理念,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積極創建上海南部科創中心核心區,打造“東方硅谷”,為實現“國際一流”的戰略遠景打下扎實的基礎。
大筆揮藍圖。
曾經13平方公里的荒涼鄉野,在紫竹人披荊斬棘、勤懇耕耘之下,經歷十五年風雨,如今華麗變身為一座匯聚教育、科研、人才、資本、產業的科技城!
2002年6月25日奠基;
2003年被列為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和國土資源部核準為省級開發區;
2011年6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中國唯一一家以民營經濟為主體運作的國家高新區;
在國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第17位;
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主要功能承載區。
形成以信息軟件、數字視聽、生命科學、智能制造、航空電子、新能源與新材料為支柱的產業結構,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地區總部、研發機構和高端制造入駐,成為全球高端研發和技術集聚區。
創新創業15載,這片代表著科技與創新的神奇土地獲得贊譽無數:“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生物醫藥)”“上海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國家版權示范園區(基地)”“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全國文明單位”等等。
聲名揚寰宇。
2016年,高新區實現稅收56.18億元。至2016年底,高新區累計高新技術企業數60家;累計專利申請數1.9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1.76萬件,占專利申請數91.7%。目前,入駐高新區企業有1351家,其中外資企業184家,內資企業1167家。累計吸引合同外資48億美元,外資投資總額100億美元,內資250億元人民幣。區內現有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世界500強企業14家,外資研發機構16家,地區總部5個。
引進了中航通用電氣航電、中國商飛飛機客服、中廣核、電氣風電等一批國家和省(市)級重大項目;吸引了英特爾、微軟、可口可樂、GE、東麗、??松梨?、博格華納等多家世界500強公司設立了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成為跨國公司技術溢出和人才溢出的重要源頭。
區內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紫竹國際教育園區、紫竹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擁有豐富的科研、人才、智力資源,兩院院士48人,專任教師7000余人,在校大學生7萬余人,各類科研人才(含高校)數量超過3萬人。高新區區域內占到全市中央千人計劃總數四分之一強(含高校),其中高新區“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基地”孵化培養中央千人計劃5人、入選“上海千人計劃” 8人。
創新煥異彩。
紫竹搭建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高??萍假Y源,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建設以紫竹創業投資公司、紫竹創業孵化器、小苗基金為核心主體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孵化規模1.2萬平方米,制定高新區《關于創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政策,為創業者持續提供全方位服務,成為孕育獨角獸企業的搖籃,成就企業家的夢想。從2006年進行創業孵化以來,目前已孵化企業610家,在孵企業就業人數近6000人,申請專利1509件,2016年主營業務4.19億元,稅收7959萬元。小苗基金成功中標閔行天使引導基金管理人,引4000萬元助紫竹雙創建設,已投資區內企業10家。
紫竹創投中心被授予“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稱號,是“上海市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先進集體”。紫竹孵化器被授予“全國青年創業示范園區”“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優秀重創空間”等榮譽。
深思者慮遠。
2003年“7.21無錫會議”提出了“到了紫竹就沒有困難”的口號后,高新區以超五星級標準對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全過程高質量、專業化的“保姆式服務”,設立了客戶3小時快速反應與項目專職經理機制,成為上海市“雙優園區”,為高新區發展規范化與國際接軌打下基礎,構建了包含企業入駐、人才招聘、人事代理、知識產權、科技創新、科技金融、公共平臺、物業管理等在內的“鉑金”服務體系。
海創基地專項辦公室、閔行高端人才服務中心、閔行區人才服務中心紫竹分中心、境外人員管理服務站四大服務窗口,為各類人才提一站式優質服務。特設專人,從企業驗資到設立基本戶,從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工商年檢與變更、股份制改革、上市輔導期準備等,提供快捷、便利的一條龍入駐服務。同時,提供系統、安全、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提升科技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統貸平臺、知識產權投融資平臺及股權與風險投資基金平臺,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通過EDA平臺、軟件測試中心、虛擬演播室、高清后期制作平臺,網絡視聽節目版權及集群渲染等服務平臺,為科技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為每一位租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24小時物業管理服務,并確保企業生產、生活等各項秩序的安全順利進行。
“給我二十年,給你一座科技城!”
這是紫竹的創始人、是紫竹的開拓者的一個夢想!一張藍圖!一份承諾!產業園區不只是建筑,更是一種生活。紫竹擁有住宅房產、教育培訓、醫療服務、健康養老、休閑娛樂、商業機構與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務與設施,為人們匠心精工鑄就“一生之城”。
紫竹基礎教育園區擁有整建制的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附屬初中、紫竹小學、紫竹幼兒園以及紫竹雙語學校。紫竹國際教育園區將成為世界級具備全球影響力的高等教育集聚地和產學研融合示范區。
大學小鎮將是充滿智慧、活力、開放和魅力的產城融合體,是生產、生活、創業等多種功能混合、無邊界互動的柔性空間。紫竹健康產業港將為高新區及周邊地區提供高端醫療配套服務。
紫竹半島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20萬平方米,以“依江而住,圍湖而居”為宗旨,打造高品質、可持續發展、注重生態保護的“東方威尼斯”。“水”以“江、湖、河、溪”不同形態流淌,為紫竹半島帶來全新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和自然體驗方式。社區涵蓋高層公寓、游艇住宅、游艇公寓、老年公寓、教師公寓等多種產品類型,還將建設近8萬平方米的國際學校和近6萬平方米的公立學校,為半島居民和高新區高端人才子女提供多層次、全年齡段的基礎教育體系。
37萬平方米的“蘭香湖”如同打開城市新生活風尚的鑰匙,為青年家庭提供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為商務技術人員構建高端綠色的休閑環境,為老年人營造幽靜的濱水空間,為孩童青少年創造充滿樂趣的娛樂文化運動公園。沿著水域的岸線排布著商業南街、漁人碼頭、賽艇俱樂部、青少年活動中心、紫竹半島酒店等景點,如同一條綠色的項鏈。
浦江第一彎的濱江轉角將成為一個集生態、教育、人文、休閑于一體的多樣化的空間環境,將打造水族館、鳥館、蝴蝶館為一體的自然體驗館,為學生、教師提供教育實踐的場所,提升濱江活力。
貫通融合,激發創新活力。
高新區內中外名企眾多、各類性質投資主體的中小微企業林立,自然形成了開放、創新、多元、包容、融合的文化特征。
作為區域價值體系的主要引導者,高新區在成立紫竹商會基礎上,2010年,全面建立了高新區黨工團組織。通過整合區內企業、高校及社區等多方資源,進行“三區聯動”,建立企業社會責任聯盟,承擔社會責任。實現了黨建“應建盡建”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全面履行工會職能,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進行國際國內文化交流、開展各類志愿公益活動,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產業多元性文化與企業個性文化緊密結合,提高區域文化創新力、凝聚力和輻射力,成為黃浦江沿線一顆耀眼明珠。
高新區連續十二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并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高新區工會被全國總工會授予“模范職工之家”,高新區黨委被授予“上海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高新區團委被授予“上海市五四紅旗團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