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科創小苗”長成“參天大樹”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位于上海市閔行區東南部的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些“與眾不同”。17年前,它由政府、企業、高校聯合投資,并由民營企業為投資開發主體運作。如今紫竹高新區已成為一座匯聚教育、科研、人才、資本、產業的科技城。引進國際知名集團培植園內中小企業2001年,為了彌補上海高科技園區創新要素不全的短板,上海市、閔行區兩級政府決定建立上海紫竹科學園區。目前,紫竹高新區由大學校區、研發基地和紫竹配套區三部分組成,對標“硅谷”,堅持“生態、人文、科技”的發展理念,志在打造宜居宜業的國際化高科技園區。
去過美國硅谷的王光輝第一次到紫竹時有些驚訝,“這兒和硅谷很像?!焙髞?,王光輝所在的東軟集團搬到了這里。類似的,還有微軟、英特爾、可口可樂、印孚瑟斯、中國商飛和中廣核等企業。企業高管們被紫竹的創業氛圍和發展前景所吸引,紛紛在紫竹設立了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
如果說世界500強企業的入駐是紫竹賴以發展的根,那么紫竹扶持的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便是其孕育出來的苗。引進與培植一起,形成了高新區以信息軟件、數字視聽、生命科學、智能制造、航空電子、新能源與新材料為支柱的產業結構。
唐曄原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學生,在2007年獲得碩士學位后,與四位校友一起來到紫竹創業,成立了上海柏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8年時間,柏楚電子成為激光切割行業的知名企業。唐曄說:“幾乎只要在國內叫得上名字的激光切割廠家都在使用我們的控制系統。”
2004年,只有7個人的至純科技作為首批高科技企業入駐紫竹,在園區內“野蠻生長”。如今,至純已生長為一棵“茂密的大樹”,每年申報多項專利,在半導體專業設備國產化領域,業務遍布全國。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5月底,高新區入駐企業有1992家,其中外資企業200家,內資企業1792家。推進功能建設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對處于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知識產權是根,卻又沒有足夠能力維護,上海漢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業之初便面臨這樣的情況。2012年其開發的觸寶輸入法在風生水起的同時卻迎來“當頭一棒”——全球最大的手機輸入法提供商Nuance 同時對它發起了5個“337”調查。這讓公司CEO王佳梁措手不及。
“囊中羞澀”的他想到了紫竹高新區,紫竹高新區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駱山鷹很快接見了他。隨后園區緊急聯系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得到一批知識產權專家的幫助,臨時組建的“后援團”在限定的6個月內完成了一系列“反擊”,使對方無果而終。駱山鷹說:“初創的科技型企業,最需要的也許并非一間像樣的辦公室,而是打開市場的‘敲門磚’,這就看我們能否送上雪中送炭式的幫助?!?
據介紹,紫竹高新區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需求,對各類企業提供包括創業、科技服務、金融、知識產權、人才等全方位服務。園區設立了紫竹小苗基金,它針對重點扶持單位出具調查報告,而后再進行投資,目前獲得投資的企業包括趨視信息技術、賽卓電子科技、邦耀生物科技及芯湃電子科技等,對科創企業起到較強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