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習總書記指出,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上海抓住機遇,多方探索創新新路徑,挖掘科創新動能,將“共享”概念引入科創,積極打造大型科研儀器使用的共享平臺,不少初創企業因此能夠“輕裝上陣”,將更多地資金與人力投入到科技創新中。請聽本臺記者俞倩、實習生金冰茹發來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先行者之路》專題報道之《萬眾創新再添助推器》:
科研儀器是科創型企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對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成本的費用,難以負荷。位于上海閔行紫竹高新區的上海吉爾多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化學合成物的企業,總經理周敏說,在創業之初,看著“別人家的”儀器,直流口水:
【做新藥研發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當時有新藥篩選中心,我去看過,那些儀器先進得一塌糊涂,還有藥物所,他們的先進儀器對我們來說是夢寐以求的。】
轉機出現在她將公司遷入紫竹園區之后,2012年紫竹高新區商會對園區內的企業現有試驗設備進了“大摸底”,建立了目錄,以郵件的方式發送給每個企業。如果“看中”里面的試驗設備,企業可以預約使用時段。周敏說,以前做新藥圖譜要送到北京,起碼10個工作日,現在24小時就能出來,對于創新企業而言,時間就是生機:
【有些客戶他明確提出來分析的儀器,一定是這個型號的做出來通過的,他才接受的。我就把東西送到對馬路去,讓他們幫我們做,因為他們設備高端嘛。】
周敏所謂“對馬路的鄰居”,是在紫竹的中國農科院旗下的上海獸醫研究所,作為央屬機構,他們擁有流式細胞儀、共聚焦顯微鏡等多臺大型科研儀器。該研究所條件建設與財務管理處處長翟良說,他們為企業提供共享服務,收的僅僅是儀器使用的成本費:
【我們的儀器有1億(元)多了,我們也是做公益,機器這種東西,你天天用不會壞的,我們好的也要提高利用率。我們幫這些企業,他們也會激發我們的idea。】
科研設備的共享,為這些初創企業,省下不菲的儀器購買費用,這些資金則被投入到更前沿的研發當中。紫竹高新區商會副會長強國勇說,目前落戶這里的創新企業幾乎全部存活了下來:
【很多中小微企業如果說有一些不懂的話,通過儀器設備的共享或者測試,可以得到相關的儀器設備提供方的指導的。】
紫竹商會在共享俱樂部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通科研機構、企業間的資源共享,去年和今年又分別在線下制作發放了500冊《企業試驗設備共享服務手冊》以及《共享實驗室手冊》,上面匯總了總價值超過了10億元的數百臺試驗儀器以及若干國家級實驗室的介紹以及使用聯系方式。強國勇說,這個“寶庫”向園區以及全市的企業開放:
【我們這里有個小微企業,他的生物醫藥需要這方面的設備,一找,結果就在他樓下,他一年總的費用大概在三十萬到四十萬,如果他要買,五百萬到一千萬。】
通過共享,企業雙方還能產生創新“火花“,開展技術和業務合作,一些新的科創項目由此誕生。像上海吉爾多肽這樣成長壯大的企業,則又將自己的科研設備放入共享平臺,幫助其他初創企業成長,反哺園區。
共享概念的引入,為上海科創中心的建設再新添新動能。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悅說,不僅僅是紫竹,全市層面的大型科研儀器的共享數量已經達到了2萬1千多臺,總價值超過285億元,萬眾創新之路多了助推器:
【我們主要是鼓勵中小企業在創新研發過程當中使用外部資源。通過這種購買外部服務,既可以使用很昂貴的儀器,服務單位背后有經驗的、有能力的專家,他自己的知識、能力也其實都蘊含在這個里面,幫助他們去尋找新的創新模式。】
以上由東廣記者俞倩、實習生金冰茹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