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黄a片免费网站-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三區聯動” 打造高新產業生態特區
科技日報 2012-06-25 5396

在上海閔行區和奉賢區的交界處,黃浦江、金匯港、大冶河三水交匯,形成了一個“水上十字街”。十年前的這里,原本是一片凌亂的農舍,簡陋的廠房,荒蕪的田野。

十載劈荊斬棘,目前,高新區入駐企業425家,英特爾、微軟、可口可樂等世界500強國際巨頭不約而同地在此落戶,中國商飛、中廣核等央企紛紛入駐。2011年高新區稅收貢獻達30億元,實現技工貿收入300億元……曾經荒蕪的“水上十字街”生機勃發,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自主創新科技園區發展之路,成為上海新一輪戰略產業的培育基地。

外界評價說:紫竹用短短十年的時間,用跑步的速度走路,走過了一些國家級園區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才走完的路。

一個年輕的高新區,究竟用什么吸引國際巨頭和高能級研發中心紛至沓來?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民營科技園,紫竹高新區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成為引領科學發展、創新驅動的戰略先鋒?

生態園區:吸引高新產業的“鳳巢”

想像一下這樣的工作環境:透過辦公樓窗戶隨意一瞥,幾灣清水鑲嵌在成片的綠地中;從辦公室出來隨便一轉,銀行、購物中心、美食城等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工作之余去“充充電”,一路之隔的便是兩所著名學府;“煮酒論英雄”,黃浦江近在咫尺;以“日月星光”命名的路網,綠草茵茵的坡嶺分隔的各功能園區,遮蔽公路噪音的“天然屏障”,如此優美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那是用極高的投入才能“壘”起來的生態“鳳巢”。

生態化理念是紫竹高新區的一大特色。它以流動和綠化網絡為主題,營造知識信息流動、人員交流的氛圍,地域相接、功能相聯的大學校區、企業集聚區(研發基地)和生活區,求學、創業、居住皆宜。

紫竹對產業定位的規劃也獨具特色,對進駐企業也用生態標準衡量,瞄準世界新興產業領域的翹楚,進駐紫竹高新區的企業大都是新興產業的研發基地。政府建立了以創新成長型項目為導向的招商供地機制,堅持高新技術產業化導向,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英特爾、微軟、可口可樂等國際巨頭紛紛入駐,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名企與紫竹并非“泛泛之交”,而是“傾情投入”,把一批有實力的研發中心、區域總部乃至全球總部搬到紫竹高新區。如,IT巨頭英特爾將兩個總部遷入紫竹,再如,飲料巨企可口可樂將“中國區總部”、“亞太區研發中心”、“全球樣品實驗中心以及碳酸和非碳酸飲料濃縮液生產廠”四個實體搬到紫竹。

為了使高科技產業的集聚從“物理堆積”向“化學反應”轉化,紫竹著力提升軟環境,同時,努力打造新興產業的增長引擎。如大力促進EDA平臺、IP庫平臺、設計企業孵化中心、多項目芯片加工服務中心和創業投資中心等技術支撐平臺建設,為入駐企業的創新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又如,2011年12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政府簽署部市合作協議,在紫竹共建首個國家級網絡視聽產業基地,扶持網絡視聽行業內的新興企業,促進產業鏈整合,吸引了一批在網絡視聽產業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如PPS、PPLIVE、土豆網審片中心、土豆網全資子公司、百視通和聯想合資公司等相繼入駐。

紫竹高能級研發機構集聚,自主創新,已成為紫竹的一張王牌,打造精品研發基地是紫竹實現科技創新的支點,通過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研發、設計中心等創新主體,把紫竹高新區打造成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產業“聚寶盆”。

“三區聯動”: 打造高新創業領域的“聚寶盆”

十年前的這里,原本是一片凌亂的農舍,簡陋的廠房,荒蕪的田野,不過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w1] 十年間,紫竹邁開了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和富有先見的步伐。

紫竹,“紫”來源于高新區七家投資單位中的上海紫江集團,紫竹高新區便由這家民企和上海市政府、閔行區政府、上海交大等單位共同投資,是全國唯一一家以民營企業為開發主體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是由于高新區采納了這種開放式多元化股權結構理念,構成了由政府、民營企業和大學“三結合”的開發模式,在政府主導下,以民營企業為運作主體,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紫竹作為一個典型的有限公司制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的組織構架和管理模式運作。”上海紫竹高新園區常務副總經理夏光如是說。運用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社會經濟資源的總體運營效率,成為了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以政府主導型管理模式下的一種新突破。

高新區另一創新模式就是“三區聯動”。據介紹,上海市政府以紫竹高新區為示范平臺,積極推進校區、高新區、城區“三區聯動”建設,打造成為了一種推動自主創新、構筑產學研聯盟、加強區域科技合作的新模式。在此機制下,紫竹利用高校強大的資源優勢,不斷吸引國內外知名研發機構和企業入駐。在2002年,紫竹先后與上海交通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簽署“校企共建協議”,投入10多億元支持兩所大學整體搬遷至高新區附近。當下在高新區內,匯集了百名院士、千名教授、6萬名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高新區內建立的大學教授、技術專家到研發基地進行兼職柔性流動機制,切實推動了自主創新的快速發展。名校品牌,吸引多家國際一流企業和高能級研發機構入駐,聚資本之寶,還聚創新之寶。

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三區聯動”乃是根本制度上的創新探索,提升了整個高新區的工作效率,避免了科研成果轉化難的問題。這樣的新機制讓紫竹在全國88個高新區中一枝獨秀,芬芳四溢。這塊13平方公里的高新園區,由研發基地、大學園區、紫竹配套區三部分組成,形成以集成電路與軟件、航空、新能源、數字內容、新材料和生命科學為支柱的產業結構,已成為高素質人才聚集的高地。2009年10月,中組部認定紫竹為國家第二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加速了紫竹國家人才高地建設進程。

2011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紫竹升級為國家高新區,紫竹的發展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近日高新區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未來五到十年,紫竹高新區計劃投入建設發展資金200億元,并帶動其他社會力量投入800億元。至2020年,紫竹高新區力爭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關,稅收超過100億元。

鷹擊長空,魚潛海底,期待紫竹高新區的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