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黄a片免费网站-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緊跟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步伐暨上海紫竹高科技園區
《經濟日報》 2003-07-17 5529

2002年6月25日,上海西南一座叫紫竹的高科技園區開工建設。在這之前,上海已有包括浦東新區在內的一區六園,上海周邊城市的高科技園區亦不在少數,紫竹園區要具備與之競爭的能力,大家認為怎么也是三年五載之后的事,但紫竹創下了奇跡,一年剛過,已有很多著名大學和著名企業被紫竹吸引。 

今年頭5個月,這里已累計吸引外商高端項目投資2億美元,成為上海科教興市戰略實施的主陣地。

定位超前發展的試驗場

站在紫竹園區,任誰也沒法相信這就是一年前見過的那片地。凌亂的農舍,簡陋的廠房不見了,土地平整,管線已入地,以“日月星光”命名的路網已建成,綠草茵茵的坡嶺成了分隔園區各功能區,遮蔽公路噪音的“天然屏障”,科學園區營造如此優美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那是用極高的投入才能“壘”起來的“鳳巢”。園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紫竹將成為上海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戰略產業的培育基地,要吸引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規劃之初紫竹就重視生態環境,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

和全國許多城市一樣,上海現有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基本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一輪科技革命中涌現的產業定位的,目的是緊跟這一輪世界科技革命發展的步伐。從當前國際發展趨勢看,世界風險投資已開始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涌現的新產業,例如:光電子、生物電子、基因工程、太陽能、高磁材料、超導材料、納米材料、數字技術等,競爭的焦點是如何搶占技術和產業制高點。

上海市政府為此先后三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最終確定紫竹的發展方向就是瞄準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中涌現的新產業領域,成為上海在下一輪科技革命大潮中超前發展的試驗場。

紫竹的近期規劃以數字技術、微電子技術、軟件技術、納米材料為核心的新材料,光通信器件與系統、微機電、生命科技等產業作為園區的主導產業。通過吸引各類國家級工程中心、跨國公司研發中心以及高科技企業,形成上下游產品銜接的產業鏈基地和研究開發基地。據悉,目前這一基地的建設已列入上海重大項目建設范圍。

體制超常發展的原動力

從國外成功的科學園區發展看,一般至少需要十年到十幾年的培育發展,才能逐步成為有規模、有影響的園區。但紫竹園區“要用跑步的速度走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群“競走者”是一個特殊的團隊,政府和企業聯合開發的機制使他們大步流星勇往直前。

紫竹園區50%股份來自上海最大的民營集團之一的紫江集團,其余40%股份由政府設立的幾家公司所持,最后10%股份由上海交通大學持有。在整個開發主體中,既保持了政府在政策運作、項目審批中的權威優勢,又融合了民營企業高效、快速、靈活的市場運作優勢、

就像很難相信紫竹人在短短的一年中能干成這么多事一樣,人們也很難相信運作這樣一個一期開發面積就達13平方公里的園區,區區40余人就應付自如了。一家投資9000萬美元名叫尚陽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的大型外資企業,專事通信及軟件技術開發,從經營范圍論證到最終獲得工商營業執照,再到區、市乃至國家有關部門層層報批,常規需要費時3個月,紫竹園區只用16個工作日就辦完了。

最讓企業欣慰的是,這樣的服務并不因企業入駐而告終,紫竹人稱他們提供的是“親商永續”服務。科技企業集聚、生態環境優異和“親商永續”服務,三大優勢集于一體,今天的紫竹已初顯競爭力。

目前園區內已有投資意向的有:國家納米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動物醫學研究中心、上海數字視聽技術研究中心、日本Fujitec公司技術開發中心、漢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美國IDN通信公司上海研發中心、微軟公司投資的合資公司上海微創軟件公司等。10多家前來安營扎寨的企業有個共同特點:數字技術的頭腦型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芯片、通訊及軟件的研發、設計、測試、生產和銷售。

大學超速發展的助推器

科學園區有個“國際慣例”:依托周邊著名大學崛起。紫竹科學園區選擇了這里有廣闊的腹地和沿江半島優勢,但最具吸引力的還是園區可以緊依上海交通大學新校區進行開發。

早在園區開工時,紫竹園區就與上海交大簽訂協議,資助交大整建制由市區搬遷至園區新校區內,一年后,另一所國家重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也決定在這里建一個全新的校區,把行政管理、教學、科研重心遷至園區。

不僅如此,據園區負責人介紹,10多所在世界數字技術領域獨樹一幟的國際名校,已陸續前來洽談合作發展,上海交大已與美國微軟公司及美國密歇根大學簽訂協議,在園區內合作建立軟件學院和醫學院,并擬請新加坡理工大學在園區建立其研究生分院。我國臺灣新竹交通大學也正與上海交大討論在園區內進行科教合作。此外,美國德州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等名校與紫竹的合作洽談都在有序進行中,一些項目已進入可行性論證階段。

紫竹科學園區依托上海交大等高等院校,形成產、學、研一體化,近期以研發功能為主的科學園區,填補了上海高科技園區的空白,這是紫竹模式的創新之處,也是紫竹園區成功的重要保證。

目前,紫竹園區已著手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即通過5到8年的建設,力爭園區內擁有十所知名高校、百名院士、千名教授和萬名相關產業精英人才。

開發主體民營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產學研結合緊密化的運作模式,使上海紫竹科學園區呈現出勃勃生機,吸引來無數國內外投資商。勇奪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已規劃在那里建立一個全新的科研孵化中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漢芯一號”的上海漢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已進入園區。

紫竹園區的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科學園區的建設,2020年成為在國內具有領先水平,在國際上也具有相當影響的一座科學城。